我在想着几个问题:
1. 这到底是突发事件还是阴谋呢?如果是后者,那么调查和搜集资料的时间点是不是应该延伸至更早?
2. 是什么导致这计划的发生?那个应该就是关键的开始点。
3. 这事件朝着一个方向进展的快速度,是因为高效率还是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呢?还是,某个人和某个人之间有着要关照对方的某种义务?
4. 如果真是阴谋,到底会有多少个衔接点?策划者该如何收买人心? 证据呢?
5. 从一开始就问了:为什么是那间警察局?
6. 为什么其他有关方面不发言呢?一是事不关己己不劳心,二嘛(又来阴谋论了!),等待时机牵出更大的案件,而这可能已经和男辩方无关。
7. 目前的草率结论意味着什么?“我已经完成我的任务了,接下来的进展不关我的事了。” ~我是有这样的感觉。
8. 虽然不想知道,但这也是一个关键点:事发当时,女控方是像死鱼一般的任人鱼肉还是有所反应呢?照案件的进展来说,应该是有反应吧,所以警方才会从XX改成“半”XX,不然的话,女控方说被XX两次的供词就不能成立了!(即:如果真的是醉死的话,就不可能知道被XX几次。)那么,是怎样的反应呢?(专家当然可分析醉酒vs药性反应vs自然vs其它)
9. 如果不是阴谋,事实为什么会变来又变去呢?而一切就只以女控方所说的为准。真是耐人寻味之明显偏差。
10. 若是刑事案件,那可以漠视“动机”吗?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
有话想说?你说。